×

请先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2015年09月25日来源:收藏(0人气)

blob.png

曲发〔2014〕21号



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2014年9月27日)


工业是曲靖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以卷烟及配套、能源、化工、冶金、汽车及机械、生物资源开发等六大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地方特色、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曲靖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关联度不高、精深特优产品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物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园区产业同质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安排部署,推进曲靖工业转型升级,支撑和带动一产、三产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结合曲靖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打通主导产业通道为关键,按照有扶有控、做强做优、彰显特色、绿色发展的要求,围绕整合、引进、改造、提升、效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工业发展从过渡依赖资源向市场主导、从过渡依赖重化工业向轻重并举工业、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规模数量向品牌质量、从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从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从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全力推进全市工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促进曲靖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为曲靖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资源利用并重并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需求的市场主导型产业,尽快形成发展的骨干力量。深入挖掘能源、生物等资源潜力,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激发资源型产业新优势。

——坚持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齐抓共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中推进转型。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联合重组,促进集约发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

——坚持鼓励培育与约束淘汰同步推进。鼓励发展新产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大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安全、环保、能耗、标准、土地等刚性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倒逼机制促进转型升级。

——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有机衔接。充分尊重企业在工业转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加强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努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驱动。打通主导产业通道,完善产业链条,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人才、资金、用地等政策支撑,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统筹布局与产城一体合理兼顾。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按照“两跨两分一把关”(两跨:跨县区,跨园区;两分:一分税收、投资,二分能耗;一把关:产业政策严格把关)的机制,对产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以园区平台促进产业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形成城市建设与产业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保护优先,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限度内发展和布局工业,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三、主要目标

通过3-5年努力,重点做好煤电化冶、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建好曲靖经开区、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三个平台,打好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个战役,打造新型煤及煤化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特色优势农产品研发加工等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绿色产业精细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科技产业成果化、服务产业平台化、信息产业基础化,实现经济总量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的要求,以2013年为基期,到2018年: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33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实现产值2700亿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由34∶66调整为40∶60;非烟轻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5.7%提高到8%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45.3%提高到50%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力争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研发平台、28个以上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企业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5%以上。

——能耗排放不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8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3吨标准煤/万元,全市天然气消费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5%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控制目标。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利税年均增长8%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0万元/人提高到40万元/人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由5.1%提高到6.2%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做好三篇文章

坚持存量优化提质,合理控制发展规模,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模式和思路,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大企业集中,依托现有产业、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向精细化、终端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增量扩能增效,通过引进、嫁接和科技孵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做好煤电化冶、非煤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 

1.煤电化冶产业。坚持有实力的大企业适度开发;坚持绿色矿山、生态开发;坚持节能减排技术领先,禁止建设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项目;坚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品精细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曲靖煤电化冶产业升级版。

——煤及新型煤化工。合理控制煤炭规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整合重组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顿关闭一批,减少煤炭企业和煤矿数量,适度控制煤炭产量,提高煤炭生产的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煤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到2018年,全市煤矿企业控制在50户左右,每个企业生产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新型煤化工以花山新型煤化工园区、越州工业园区和富源工业园区三个煤化工集中区为平台,依托现有的云维集团、麒麟煤化、富源德鑫、昆钢曲靖焦化、众一煤化、新奥能源等企业,推进煤炭向精、深加工转化,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个版块,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石油替代产品,推进煤化与石化的深度耦合,走“煤焦、化、电、冶、建材”深度耦合的路子,形成以精细化工产业链、合成材料产业链、清洁能源、纺织原料及加工等产业链为主的新型煤化工,打造全省最大的原煤生产及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煤及煤化工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720亿元、2018年达到850亿元,成为曲靖产业发展比重最大、贡献最大的产业。

——电力产业。稳住现有火电,提升水能资源利用,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依托滇东能源、宣威电厂、曲靖电厂三大火电厂,提高装备水平,推动热电联产,加大供热、供汽项目建设,增加机组有效利用小时;鼓励煤电、电冶联营,积极推进企业直供电和富余电量交易,实现电化一体化和电冶一体化。到2018年,装机容量达到980万千瓦,其中:水电200万千瓦、火电780万千瓦。电力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360亿元、2018年达到420亿元。

——冶金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发展,实现产品终端化、高端化。依托驰宏锌锗、罗平锌电等企业,开发热镀锌合金、压铸锌合金、高铝锌合金等铅锌精品,促进铅锌产业走精深加工路子;依托曲靖铝厂、泽鑫铝业、三元德隆等企业,重点发展铝合金、铝型材等产品,鼓励发展高端铝合金制品,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高端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曲靖钢铁集团,延伸产业链,实现由“锭”向“材”和“器”、向高附加值特种钢制品转化;依托天高镍业,发展工业不锈钢和不锈钢制品,填补工业不锈钢空白,打造全省最大的不锈钢产业基地。冶金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500亿元、2018年达到590亿元。

2.非煤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非煤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烟草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化工和建材产业提质增效,走精细化、终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子。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烟草产业。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实施名牌战略为突破口,通过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强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开发,提高卷烟及配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区域配套率,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拓展和延长烟草加工产业链,积极培育以烟叶和烟叶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非烟加工企业。依托红云红河集团曲靖烟厂、会泽烟厂,加快建设优质烟叶基地,深入推进烟叶复烤企业和烟草制品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发展与卷烟相配套的新型印刷包装、辅料生产、烟草机械等产业,在增量、提质、配套和增效上下功夫。烟草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260亿元、2018年达到300亿元。

——装备制造业。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以重点工程为依托,通过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轻卡、商务车和化工、矿山等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制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龙头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依托一汽通用红塔、宣威云河汽车、重机公司、模具二厂等企业,逐步扩大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规模,提高整车质量和水平,增加车型品种,做强做大汽车及配套产业,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大为装备、重机公司、淮海矿山设备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煤化工、冶金、矿山、建材等特色机械;依托机三厂、机二厂、燃料一厂、包装厂等国防企业,巩固发展军工产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通过引进、改造、提升,实现装备制造业由传统向现代、由生产高端制造基础零配件向整机生产转变,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40亿元、2018年达到60亿元。

——非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技术集成度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装置规模大、能耗较低、环境友好、原料适应性较宽、工艺系统和产品结构可优化调整的化工产业,延伸精细磷化工、乙炔化工、铬盐化工、氯碱化工及高新合成材料等化工产业链,促进循环发展、精细发展、多元发展。依托宣威磷电、会泽澜沧江磷业等企业,积极推进磷矿资源整合,走矿电结合、矿化结合发展之路,发展食品添加、电子产品、工业催化剂和阻燃剂等精细磷化工;依托云维集团,发展以氯碱化工、配套煤化工、PVC后续加工等产业;依托陆良和平科技,发展维生素K3、K1联产铬粉等精细化工。非煤化工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200亿元、2018年达到230亿元。

——建材产业。围绕优质、节能、环保,坚持优化产业布局,严格行业准入,控制产能总量,搞好综合利用,促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依托曲靖华泰新型墙材、中建材等企业,重点发展外墙保温材料、轻质节能墙体材料、阻燃隔热防水密封材料等新型建材制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废渣等工业废弃物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水泥构件;依托中建材、昆钢嘉华、雄业水泥等企业,加快推进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整合,形成产业集团;依托陆良云腾、马龙云翔等企业,发展低辐射节能镀膜玻璃、超白超薄玻璃等特种玻璃和玻璃制品,打造云南最大的特种玻璃产业基地;依托石林瓷业、品源瓷业、中泰陶瓷等企业,加强与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等国内主要陶瓷产地合作交流,通过贴牌生产、授权经营等方式,积极承接陶瓷产业转移,发展陶瓷制品;依托罗平爨玉石材、陆良大地石材等企业,发展名贵石材加工产业。建材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90亿元、到2018年达到100亿元。 

——服装加工业。围绕“做高产业、做精工艺、做大品牌”的思路,以实施品牌战略、强化标准制定为抓手,以技术进步为引领,努力实现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依托乔治白,打造一流品牌职业服装和休闲服装;依托东来丝绸、新千佛等企业,发展茧丝绸家居服饰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和丝制品加工基地。服装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15亿元、2018年达到20亿元。

——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曲靖区位优势,推进工业与物流联动发展,完善与工业相配套的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促进重点园区与物流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建立一批集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大幅提升物流对产业园区发展的服务功能。建设以铅、锌、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以硅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交易中心,以化肥、黄磷为主的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在各县建成工业物流中心或节点,为企业提供配送、包装、仓储、联运、报关、收款、信息等服务。

——金融服务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建设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专业银行在曲靖市增设网点,进驻园区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资本管理公司,多途径筹措资金,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服务。

——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培育第三方研发机构,促进研发服务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促进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认证型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完善科技中介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体,培育新兴生物技术服务,发展新药开发合同研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

3.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形成增量积数效应;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业,打造先导性新兴产业,为曲靖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生物产业。以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三个领域为重点,全面提升现代生物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形成现代生物产业链,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和食品名牌。依托宣威火腿企业,整合资源,组建火腿产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标识,推进火腿产品深度研发,打造西南乃至全国最大的火腿生产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工基地;依托双友牧业,推进合作化良繁体系建设,建设现代农牧全产业集群,打造云南最大的高档牛肉食品加工基地;依托富源东恒,实施大河乌猪全程产业链综合开发,打造云南肉制品加工典范;依托罗平万兴隆,培育罗平小黄姜地理标志良种,发展标准化种植及加工产业化,开发小黄姜系列产品;依托曲靖天柱、富源光华、富源金田原等企业,对魔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发,发展魔芋膳食纤维、药品、化妆品产业链,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依托康恩贝、众生药业、普瑞生物、会泽金乌黑药等企业,重点开发与生产天然药物、中药饮片、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博浩生物、康恩贝,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扩大银杏叶提取物、万寿菊干花颗粒、叶黄素油膏产量,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生物化工产业基地;依托云南大地生态、晨光生物科技、万客齐公司、爨汇公司等企业,推进柠檬酸、丙酮酶等生物发酵工程,推进桉叶油、苜蓿草蛋白、中药原料等植物提取工程,推进辅酶Q10、大蒜素、朝鲜蓟蓟素软胶囊、蚕蛾胶囊等生物制剂工程和生物杀线灵等生物农药工程,不断拓展生物资源开发加工范围。生物资源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100亿元、2018年达到150亿元。

——新材料产业。不断提高新材料研发与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以特色资源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以有色金属深加工生产为基础,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依托南海子硅产业园,重点打造“电子级多晶-半导体硅单晶-分立元件-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链;依托云维集团、昆钢焦化、众一煤化等具有技术优势的煤化工企业,发展替代油气化工的煤制新材料;依托曲靖钢铁集团,发展用于高端装备和国防的铁合金材料;依托天高镍业,发展特种不锈钢和新型不锈钢;依托驰宏锌锗、北方红外、罗平锌电等企业,开发高纯度和特殊用途镓、锗、铟、铋、碲等稀有金属材料产品;依托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液态金属3D打印制造原料,打造全省最大的液态金属产业基地;依托云维集团,积极推进煤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50亿元、2018年达到80亿元。

——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天然气利用、煤层气、余热发电等新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杨梅山风电、大海草山风电、英利集团光伏发电、金广集团越州褐煤制气、云南省煤田地质局马龙页岩气勘探以及煤矿瓦斯发电等企业,充分发挥曲靖相对丰富的风力、煤层气、页岩气、光伏原材料、余热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瓦斯和煤层气发电等新型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20亿元、2018年达到25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利用新一代通讯网络、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高性能集成电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现有的安费诺、众力来福、新威电子、中铭科技等企业,积极引进手机配件、数码产品等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打造面向国内和东南亚的电子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承接家电关键配套产品及汽车电子、交电电缆、变压器等产业转移,提高主机配套零部件本地化率。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曲靖”,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60亿元、2018年产值达8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孵化;加快推进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扩大高效电动机应用,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推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依托云南睿锦环保科技,建设云南环保工程设备科研生产中心项目,打造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及环保生产基地。扩大环保服务产业,结合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节能环保产业到2016年产值达17亿元、2018年产值达20亿元。

(二)建好三个平台

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滇中经济圈发展战略机遇,坚持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并举,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通过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本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合、金融助推、引领多元、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轴心辐射效应,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曲靖经开区、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等三大平台建成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成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引领区、带动区、示范区。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西进”战略,对接马龙新区,拓展空间布局,打造“一区多园”; 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突出产业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突出特点、同产规划、分园实施、整体推进,实现共建共管共赢;将比较优势明显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向开发区适度集中,利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建成麒沾马产城一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近期在现有开发建设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40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布局,积极融入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建设,中长期以110公里绕城高速为外延,做好60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把花山、越州、麻黄、西城、南海子5个工业园区纳入统筹规划、统筹发展,培育成千亿元园区,打造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

——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坚持准确定位、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合理分区、分片建设、滚动发展,快速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建成西南重要枢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和特色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的范例。按照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抓紧招商、实质带动、抢先发展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搭建工作班子,快速筹措资金,畅通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办法,促进项目落地,率先推进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尽快做出200平方公里“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的概念性规划,与滇中产业新区的规划有机衔接,在机构、规划、政策、产业布局上纳入滇中产业新区统筹安排,优化低碳工业示范区、科技孵化及现代服务业区、生态健康度假及文化产业区功能布局,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多业态、多元素的大型精品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二增长极。

——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强化统筹、利益共享”的原则,一个县(市、区)设立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工业园区规划3-4个特色产业片区,一个特色产业片区打造一个主导产业,明确各园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形成多个分工不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构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协调配套、功能定位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各具特色的园区发展体系。在招商项目上,由市级进行统筹,坚持“两跨、两分、一把关”(跨县区,跨园区;分投资、税收,分能耗;产业政策严格把关),积极主导“三个耦合”:资本主体多元性耦合,实现资本主体团队化,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囊和资本基础;通过引进、嫁接,实现传统产业多样性耦合,扩大产品销售半径,增加市场份额;同质化产业在空间形态上耦合,组建利益团队,抵御市场风险。通过各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三)打好三个战役

经济发展的根本差距之一在产业,难点、重点、突破点、根本出路在产业,财政结构优化和快速增长也在产业。打好三个战役,重点在县域,关键在园区,潜力在民营,活力在民资。

——打好园区经济战役。按照注重规划引领、夯实发展基础、整合招商资源、加快企业培育、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的思路,尽快出台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园区建设,通过资源有效集聚,构建招商洼地,壮大产业实力,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本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合、金融助推、引领多元、协同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力争到2018年,打造1个千亿元(曲靖经开区)、1个500亿元(沾益煤化工)、3个400亿元(马龙、宣威、越州)、2个300亿元(富源、师宗)、3个200亿元(西城、陆良、罗平)、2个100亿元示范园区(南海子、会泽)。

——打好民营经济战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民营经济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线,突出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服务体系、推动结构调整等重点,放胆、放手、放开、放活发展民营经济,做大规模总量,提升增长质量,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坚持非禁即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拓展民资领域,促进公平竞争、平等发展;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着力解决审批难、办事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指导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挥龙头支撑作用;重点扶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培育中坚力量;落实国家、省扶持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扶助小微企业成长;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力争到2018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50%以上。

——打好县域经济战役。强化产业兴县。立足县域实际,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每个县重点培育1-2个带动面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有品牌、上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注重科技创新。构建产业科技链,以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县域经济外向度,扩大本地优势产业的吸纳和辐射效应,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招商引资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改革,扩权强县,着力提高县级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科学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强镇扩权,增强乡镇一级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力争到2018年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全市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存量调优增效。一是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标准制、修、订的能力,增强企业话语权,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开展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等“科技入园”行动,推动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促进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区新建或参与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机构。三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在产业关键技术节点上构建一批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以成果转化为核心,建立产学研用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支持企业创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密切部门协作,高质量地建设虚拟高新研究院。四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围绕传统产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环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软件和装备;延伸信息化应用领域,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再造,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五是实施品牌战略。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企业为主体、技术为手段、质量为核心,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的创建、宣传、扩张和保护工作,发展一批具有曲靖特色的名优产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引导资源配置、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制订品牌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云南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18年,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创新型企业35家;省级技术中心26家、市级技术中心47家。

(二)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增量扩能提质。坚持以开放招商助力转型,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整合各县(市、区)现有各类招商资源,壮大招商队伍,统筹对外招商。每个县(市、区)派出3名招商人员,分别到长三角招商分局、珠三角招商分局、环渤海招商机构驻地招商,人员纳入三个招商分局统一管理,经费和考核由各县(市、区)负责。一是突出重点招商。从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结合各园区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定向招商”、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补位招商”、围绕产业上下游“配套招商”,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二是注重招商选商。严禁新上“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重点引进产品附加值高、污染少、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注重引进能够加强优势产业和提高竞争力的项目。三是注重盘活存量招商。坚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培育壮大本土民营企业,以优质服务向本地企业要商。四是注重招商项目落地。加大跟踪问效和协调服务,着力解决项目落地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项目签约、落地、开工、竣工、投产、见效。

(三)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一是实施源头减量。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推行传统产业产品生态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开发应用过程循环、再制造、达标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二是加强结构节能。加快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在重点企业中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强化节能预警调控,严格能耗、物耗等准入门槛。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立企业、园区、行业等不同层次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四)强化产业导向,实施产业负面清单制。继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认真执行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计划。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出台《曲靖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列入淘汰类、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以及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制订重点区域和园区负面清单,试行区域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列入清单的项目实行立项禁批、用地禁供、环保禁评、金融禁贷措施。

(五)强化规划引领,统筹产业布局。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提高工业规划质量,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前瞻性和系统性原则,做到园区规划、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有机衔接,发挥好规划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新建项目落地进行联合审查,统筹产业布局,无论哪个地方引进的项目,一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统一布局,放在最适合的地方发展,防止低质同构、重复建设。增强法制意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执行,让规划真正起到龙头引领作用。

(六)强化政策支撑,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坚持以体制机制强化转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做好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林业、环保、科技、电力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和综合调研工作,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为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撑。一是努力扩大工业投资。强力提振工业投资,建立全市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库,实行年度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扩大企业投资领域。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促进项目落地,着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标率。力争到2018年工业投资(不含电力)每年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二是统筹融合现有各项工业扶持资金。在不改变原有管理权限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使资金向提升和优化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内重大产业链倾斜,向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品牌建设、新产品推广倾斜,向新兴产业培育和承接产业转移倾斜,向引导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倾斜。市级财政从2015年起每年预算资金不低于2亿元,用于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专项财政资金增幅不低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三是建立工业发展基金。每年从工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亿元资金,充实工业企业发展基金,采用股权式或有偿使用方式,滚动发展,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四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制定金融助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融资平台作用,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多渠道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投入问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民营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创新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五是强化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工业上山”政策,尽可能利用低丘缓坡土地,争取减免省、市部分土地供应方面的基金、费用,对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市、县部分给予先征后返,降低工业用地成本,确保工业建设用地价格每亩不超过12万元;将工业园区用地全部调整为建设预留用地,每个工业园区每年要收储足够的土地,确保项目进得来、落得下、早见效。建立工业转型升级用地开发资金,从本级除工业以外的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按5%比例提取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工业用地开发。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创新用地方式,统筹规划和安排中小企业用地指标,鼓励企业采取租赁、作价出资、利用闲置地产等方式解决项目用地。六是降低工业用电成本。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点对点”供电模式,支持重点工业园区组建配电企业积极开展直购电试点。优先支持35千伏及以上能耗指标低于行业标准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实施区域性和差别化电价政策,探索建立载能工业上下游产品电价联动机制。

(七)强化人才保障,推进人才管理创新。一是创新工业管理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机制。从工业管理部门选派一批懂工业、善抓工业、会干工业、善于谋划大项目、熟悉宏观经济内在规律和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工业经济管理干部到各县(市、区)担任工业副县长或县长助理,主抓工业转型升级。可以不占各县(市、区)职数编制,时间3-4年,到期实行严格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提拔和重用。二是强化各类人才的培育培训。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业教育学院或集团,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人才输出基地。强化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的各级党政领导人才的培育和培训;强化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培训;强化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培引工程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围绕用人聘任制和工资年薪制,研究创新一套管理机制,选调优秀干部到工业园区管委会锻炼,保留身份,实行绩效挂钩、任免挂钩,充分激发园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重奖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四是搭建面向企业的人才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工业人才供需信息库,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平台查询服务。

(八)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软环境。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守住土地和环保两条红线的前提下,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建立项目立项、审批清单制,按照“同步受理、同步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要求,推行重大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制”,加快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审批事项办理进度。清除市场壁垒,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安全高效,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二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清理查处不合规收费,清单外的一律不收费,严格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收费和各类检查评比活动,促进企业减负增效。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企业融资链条。三是建立重点产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国内外市场动态、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逐步建立工业风险防范和安全预警机制。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工业转型升级系列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认真做好政策解读、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曝光反面典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力度和效果,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转型发展,努力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共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九)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一是成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第二组长,市级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党委政府一把手对本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负总责。建立“一个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实行园区经济“一把手”工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一把手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园区建设负总责。设立工业园区党工委,党工委书记由县(市、区)委书记兼任,设常务副书记一名,由县委常委担任;管委会主任由县(市、区)长兼任,设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三是建立大企业培育领导负责制。到2018年,市委书记、市长各负责培育1户年产值达100亿元的企业,市政府副市长、市产业督导组副组长各负责培育1户年产值达50亿元的企业;县委书记、县长各负责培育1户年产值达50亿元的企业,纳入任职绩效考核。

(十)强化跟踪问效,严格实行考核督查。一是强化工业转型升级评价考核。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资产贡献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税收贡献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将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列为各县(市、区)党政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扶持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落实情况列为市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二是加大工业转型升级跟踪问效力度。由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将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列为重点督查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工作实效。对在重大项目引进和推进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无故拖延的,予以严厉问责。

市级有关部门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起30日内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全市上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


(此件发至县级)



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                     2014年9月28日印发


扫描下载客户端

©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靖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滇ICP备20210015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