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先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意 见

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意 见

2015年09月25日来源:收藏(0人气)

曲发【2012】20号

根据《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精神,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特提出本意见。

  一、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推动力,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扩大劳动就业的主要载体。2011年全市县域工业经济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77.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9.9亿元的47.7%;县域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达52%左右;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74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员从事工业或与之相关的工作。国内发展较快地区实践表明,工业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因此,发展县域工业对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是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全市县域工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相对较强的县工业基础好、发展快、总量大,但存在产业层次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等问题;欠发达县工业基础弱、总量小,亟需扩张总量、扩大规模。现阶段全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域工业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资源保障可持续性难度较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云南桥头堡建设、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因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开拓创新,强化措施,推动全市县域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非公经济、特色经济、园区经济、循环经济、规模经济、新兴产业为重点,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全面推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规模扩张与调整结构并重,积极培植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市县域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13年,全市县域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力争再用2年时间实现翻番。2015年,麒麟区达到1000亿元以上,富源县、沾益县、宣威市、师宗县达到500亿元以上,陆良县、罗平县、会泽县、马龙县达到200亿元以上。

(三)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差异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格局。坚持集约发展,以园区为载体,加快优势产业区域性集中,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

三、产业布局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打破行政体制机制障碍,整合资源、集约发展,构建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互补互促,空间集聚、布局优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一区九园”,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最大化,提高全市县域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含麻黄工业园区):冶金及配套、电气设备制造、机械加工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配套、光电子新材料、卷烟及配套、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及开发、生产性服务业。

越州工业基地:新型煤化工、新型建材。

马龙工业园区:高强度特钢、优质浮法玻璃及加工、地方特色为主的食品加工。

沾益工业园区:煤焦化及煤焦油加工、化肥与无机化工、碳一与燃料化工、高新合成新材料、铝及铝加工、新型建材产品、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加工。

富源工业园区:煤焦化、煤制烯烃、铝合金冶炼及加工、矿山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产品。

宣威特色工业园区:精细磷化工、高浓度复合肥、乙炔

化工、重型机械运输设备制造、新型建材产品、饲料生产、肉制品开发、薯类制品开发。

会泽工业园区:卷烟及配套、铅锌冶炼及压延、精细磷化工、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加工。

陆良工业园区:茧丝绸产品制造及市场建设、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农用机械设备制造、新型建材产品、饲料生产、肉制品开发、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加工。

师宗工业园区:不锈钢制品加工、果疏等生物资源加工、林产品加工、中药饮片及中药生产。

罗平工业园区:石材及加工、旅游产品加工、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加工。

四、发展的重点

(一)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增强县域工业经济活力。非公经济是县域工业的主体和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围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将出台包括减负、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型、就业型、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一揽子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云发〔2009〕9号),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曲发〔2011〕26号等文件,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激活民间投资,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产业和行业外,一律向非公经济开放。鼓励社会闲散资金以各种方式兴办或参股非公企业。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核心竞争力的非公企业。促进非公企业向园区聚集,推动非公经济集聚发展。鼓励非公企业加快技术进步。选择一批成长性的县域非公企业,纳入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在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和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中心认定上,给予优先支持。

(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立足各地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围绕食品、冶金、建材、造纸、服装纺织、机械、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突出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制造业特色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围绕粮食、水产、果品、蔬菜、畜禽、木材等农副产品,突出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曲靖建成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围绕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等领域,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精深重工”和“高效轻工”方向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和产品加快由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围绕电力、煤炭、化工、冶金、烟草、机械汽车、建材、新材料、生物资源、其他轻工业等十大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本地化配套能力。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到2015年,力争县域工业企业名牌产品发展到30个。

(三)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面落实《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曲发〔2011〕21号),按照产业聚集、差异化发展、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提高园区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加快单一产品生产向产业发展转变,产业发展向集群、区域化发展转变,形成一批产业相对集中、规模效益突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差异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要赋予园区在规划、投入、收益、人财物和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权限。用足用活国家给予云南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推进园区向适建低丘缓坡地布局,降低工业园区开发和项目投资成本。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环境优势,不断增强承载功能和集聚效应,使园区成为“服务质量最优、发展环境最好、贡献作用最大”的产业承接洼地。严把项目准入关,以完善园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为目标,注重引进优质高效项目,促进工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到2015年,力争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云南煤化工(曲靖)基地、越州工业基地)产值突破1000亿元,沾益、富源、宣威、师宗和越州工业园区产值突破500亿元,陆良、罗平、会泽、马龙工业园区产值突破200亿元。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和县(市)区。按照资源减量化和废弃物资源化的要求,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完善资源节约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市场准入和淘汰制度,严格投资项目能耗、水耗标准,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资源节约型产业,坚决淘汰国家明令淘汰产品、工艺和生产装置。加强对县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执行增值税、所得税减免优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工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

(五)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增强大企业的支撑带动力。积极推进理念、制度、管理、技术、营销、品牌、资本运营创新,以基础好、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企业为重点,依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培育发展一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带动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重点培育主营收入1-10亿元的100户县域工业企业,100户10-100亿元的县域工业企业,10户100亿元以上的县域工业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和生产配套体系,借助大企业的市场、技术和品牌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壮大一批专业配套企业,新增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县域工业总量规模扩张。

(六)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县域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曲靖丰富的中药材等生物资源,支持在麒麟、沾益、会泽、师宗等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中药饮片;围绕10000吨多晶硅打造“多晶硅—单晶硅—电子级硅片和太阳能级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业链,围绕锗、铟等稀贵金属资源开发光电器件、LED、红外技术、高纯锗及光纤通讯等光电子产业;加快推进风电项目建设,稳妥推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围绕一汽通用红塔轻型汽车基地建设,推进乘用车、载货汽车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数控机床、风力发电设备、矿山机械、化工机械、农牧业机械及其配套零部件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

  五、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对县域工业发展工作的领导。一是研究制定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县域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把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支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切实转变职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办实事,切实把各项支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对部分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检验性收费项目按最低标准收费,凡违背国家、省和市现行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三是建立县域工业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县域工业经济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比、学、赶、超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氛围。把发展县域工业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政府、部门、班子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千方百计实现争先进位。对县域工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进行考核排序,并予以通报。年底考核处于末位的县(市)区主要领导给予警告,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县(市)区主要领导免职或调离工作岗位,连续两年处于首位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突出贡献人员提拔重用。四是建立县域工业经济上台阶奖,按照县域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400亿元、200亿元和100亿元四个台阶分别实行重奖(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五是严格产业布局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产业发展衔接和要素匹配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跨地区发展的关系,做到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和全市产业布局协调统一。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园中园”模式和“产值及税收分享”,鼓励跨行政区域共建产业集聚区。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精神,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全方位开展与国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企业、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科学承接、创新承接、集群承接,积极推进产业链整体转移,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一是加强项目策划。着眼于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发展,按照大产业链策划一批大项目,以大项目吸引大资金、配置大资源、发展大产业、打造大集团。二是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三是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服务事项代办制,切实提高软环境服务体系建设。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各有关部门对工业项目实行“同步受理、同步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四是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引进项目并落地的有关人员实行重奖。

(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多层次产业融资服务体系。鼓励金融、保险、创投、民间资本与大企业集团共建工业投融资平台,建立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和上市培育为主的多层次产业融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各县(市)区财政也要安排相应资金,用于扶持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创业辅导和服务、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二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三是加快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四是推进产权市场建设,通过以产权换市场、以产权换技术、以产权换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扶持企业发展。五是积极做好优质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加大县域工业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工作力度。

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县域工业企业提供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融资担保、企业管理、人才引进、产品展示、商品供求、招商引资等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防止和打击各种形式的逃废债行为。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企业在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全覆盖,切实解决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

完善市场开拓体系。一是鼓励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协作。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推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中小企业引入外来资本,实现优化组合,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三是支持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参加各类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拓展销售市场。

(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立技术中心。市及各县(市)区对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进行重点扶持。到2016年,县域工业企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2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20家以上。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应享受的优惠政策要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给予全面落实。积极引导和支持县域工业企业搞好产学研联合,重点为县域工业企业搞好服务,促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与县域工业有机结合。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开发适合县域工业特点和需要的应用技术,加快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要加强对企业家在心理、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家队伍。加强对企业家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家的氛围。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激励和使用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快培养专业对口、技术等级配置合理、企业生产第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实施校企合作计划,支持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企业急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建立职教集团。引导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技术开发和经营活动。 

(六)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决策、分配和用人机制创新。大力推进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投入,重点对企业主导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进行整合改造,带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和基础管理创新。



扫描下载客户端

©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靖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滇ICP备2021001587号-2